风起云涌的上海汽车业
汽车诞生于 19 世纪 80 年代。上海首次输入汽车是光绪二十七年( 1901 年)、匈牙利人李恩时( Leinz )从香港运入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奥兹莫比尔 (Oldsmobile) 汽车 2 辆。此后,随着租界的扩大,上海汽车数量逐渐增加,公共租界的汽车光绪三十四年( 1908 年)为 119 辆、 1920 年为 1899 辆、 1927 年为 5326 辆, 1935 年已有 10292 辆。
由于上海交通运输业的兴起,经营汽车零配件的行业应运而生。 1912 年,英商在大马路(今南京东路)开设龙飞车行,从开始经营马车零件发展到经营汽车和汽车配件,这是外商在沪地第一家经营汽车配件的商号。此后,美、德、法等国商人,相继于1 913~1918 年间在沪开设汽车公司,经营马立斯、奇姆、欧斯金、别而克、雪佛兰、道奇、雪铁龙、雷诺等牌号的汽车和配件。 1918 年后,美、意、英、德国商人又先后在沪建立马迪、美通、大利、信通、利威、福林、赫金、飞星等汽车公司,这些外商汽车公司大都持有本国汽车厂在国外的经销权,以此争夺和垄断中国的汽车和配件市场。
当年位于静安寺路上的“飞星汽车公司内外景”, 今南京西路702号建筑
20 世纪 20 年代至 30 年代是西方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的时期,上海当然也受到这股潮流的影响,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根据当时的统计资料上记载, 1931 年,法租界内持证登记轿车品牌和数量:雪铁龙 424 辆、雷诺 235 辆、标致 79 辆、塔尔伯特( Talbot ) 21 辆、德翁布顿( Trepardou ) 20 辆、德拉哈耶( Delahaye ) 8 辆、萨尔姆松( Salmson ) 6 辆,还有 4 辆布加迪( Bugatti )。可见当时汽车的品种以及使用范围已相当广泛。
20世纪30年代,行驶在上海街头的格式汽车
又一个东方传奇故事——马迪汽车公司
1922 年一位怀揣致富梦想的落魄美国青年来到上海,期望在这里能够挖掘到财富。他的名字叫 Mark.L.Moody ( 1892 — 1955 )。到沪后不久,这位美国青年发现汽车在这座远东大都市的巨大发展潜力与商机,便与一位华人买办结识后在四川路租借门面,使用自己的姓氏挂出“马迪汽车公司”的招牌,起初专营克莱斯勒品牌,后扩展到其他品牌。
20世纪30年代,马迪车行 的展示区,图中可见一辆美国PACKARD EIGHT型轿车,该品牌创立于1899年,一直主打豪华车系,1959年因经营不善倒闭
马迪车行客户休息区
马迪车行车辆检修区
这门生意,使马迪( Moody )获利颇丰,很快就积累了大量财富。他不仅购置了豪宅,还在上海闹市多地开出新的店面。
20世纪30年代,马迪在安和寺路119号(今新华路)购买了一套别墅及附属设施,相当奢华
20世纪30年代,马迪和有人游玩龙华
1935 年,该公司在福熙路(今延安中路) 640 号建立新车行。主要销售意大利 FIAT 和美国 PACKARD 轿车。车行空间宽敞 ,附属设施一应俱全,有员工数十名。 1954 年,马迪汽车公司被中国交通电工器材公司上海采购供应站接收,成为上海市交通器材商店的一部分。
福熙路(今延安中路)640号Mark Moody车行1935年外景,店招可以看到车行LOGO和代理汽车品牌,位置在今延安中路靠近茂名路口,现址为陕西商务酒店大楼
1947年行号地图上标注着福熙路马迪(Moody)车行的位置
利喴车行等
利喴(音同威)车行 (Auto Palace), 由法商利喴洋行 (Levy, Hermanos) 1903 年在上海创办, 1925 年英国人 R.T.Rayton 接办。早期行址在霞飞路 ( 淮海中路 ) ,后迁到迈而西爱路(茂名南路) 100 号(长乐路口),由新金记康号营造厂建造。其店内盘旋而上的室内车道为当时沪上所罕见。
长乐路茂名路口利喴(音同威)车行的建筑现为锦江迪生商厦
当时的车行大多是开设在繁华地段,毕竟汽车在那个时代是绝对的奢侈品。不少外商采用连卖带修、供应配件、定期保养“三位一体”的经营方式。这种售后服务虽是为了利润 , 但对汽车买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外国汽车厂商大都按地区实行总包销制。汽车洋行与厂商订包销合同 : 即在某一地区只委托一家汽车洋行承销某厂或某些厂牌的汽车。结果使进入中国的汽车型号十分庞杂, 街面上可谓是“万国汽车博览会”之称。当然当时占主导地位的还是美法等一线品牌。这样的一种营销方式给汽车的使用、维修和配件供应。造成诸多不便 , 但另一方面却锻炼了修配业的应变能力 , 提高工人和技术人员的水平。
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四川路口东北有类似现在4S店的汽车销售行,从广告可知主要销售克莱斯勒和派克(packard)汽车
图中中国牌楼式建筑,是坐落于静安寺路上的美商中华汽车公司
资料:市地方志办公室@方志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