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制造业已基本开放,下一步扩大开放的方向很明确,就是要实现全面开放。汽车行业将分类型实行过渡期开放: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
消息一出,犹如惊雷,一家来自民营企业的高层发布朋友圈,表示:汽车行业股比开放,外资抢滩登陆开启。中国自主品牌企业将面临空前压力,市场充分竞争时代到来。同时他强调,强者恒强,弱者出局将是未来中国汽车行业的主旋律。
但合资股比开放真如想象的那么美好吗?对此,网通社采访了网通社联席内容官、汽车研究院副院长何仑。何仑表示,股比的开放,并不会突然改变市场的现有格局,而是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去改变。同时何仑指出,股比开放,对国有汽车企业和民营汽车企业所产生的刺激是完全不同的。
“股比开放意味着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而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国有企业的考验无疑是艰巨的。而对于民营企业来讲,长期以来民营企业对抗合资品牌的现状将会逐渐发生改变,像长城、吉利这样出色的民营汽车企业是愿意看到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何仑如是说。
同时何仑强调,股比开放是其一,但更为重要的改变是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取消合资名额的限制,对于现有的合资公司来讲,是很大刺激,这会迫使中方努力提高自己的效率。否则,等到2022年后,现有外方选择与其他车企进行合资或直接独资,并逐渐转移有竞争力的产品,这一打击对于现有合资公司的中方将是无法承受的。”
网通社汽车研究院院长颜光明认为:“对汽车来说,开放就是落地在放开股比。这是多年来的争论不休的话题,现在可以做文章了。无非想证明,现在中国有底气了。但汽车真的有底气了吗?”同时,他强调,所谓的创新就是汽车转型。面对不确定的汽车转型和世界经济的复杂性,不能光从汽车本身来看,我们不妨从地缘经济和政策的角度去思考。
正如颜光明所提出的疑问,中国汽车真的有底气了吗?。如若开放股比,会不会出现外资掌握控制权,利用品牌、技术、产品以及全球供应链优势,以价格等策略对中国品牌进行致命打击的情况?
对此,网通社采访了汽车业独立撰稿人、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他表示:“不会出现外资100%独资或95%大股比控股的情况。2022年后,外资会追求相对控股权,例如51%,但同时也必须顾及到中方合作伙伴的利益关系。原因很简单,没有中方伙伴的帮忙,外国汽车公司无法获得政府的支持,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将变得举步维艰。”
2020年后,股比开放,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又会有哪些实际的好处?新华社资深财经记者张毅表示:“股比开放也许不会对产品价格本身产生影响,但将提振外商对话投资信心,刺激自主品牌在更开放的环境下更好更快的发展。”
何仑对此观点也表示认同:“股比开放的影响可能不会直接影响到产品价格,但股比开放意味着市场竞争激励,激烈的竞争会督促车企提高效率,进一步提高产品配置、科技等综合实力。这一角度来看,股比的开放最终受益者终归是普通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