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12月1日,在湖北武汉,中国第一汽车集团(简称“一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徐留平,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东风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简称“兵装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徐平,这三位国内三大汽车央企的最高领导者历史性地同台同框,三个人六只手紧紧握在一起。在他们身后的背景板上,“中国一汽、东风汽车、长安汽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的大字清晰可见。
随后,经济观察网记者分别从上述三家公司的官网上看到了一份内容相同的新闻通稿。根据协议内容,三者将在前瞻共性技术创新、汽车全价值链运营、联合出海“走出去”、新商业模式等四大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这标志着中国汽车行业的‘国家队’开始全面合作,共同致力于推动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和中国汽车品牌综合实力提升。”新闻通稿中表示。
这一场景并不陌生。就在10个月前,一汽集团与东风汽车率先达成一项“共建前瞻共性技术创新中心战略合作”,双方围绕智能网联、燃料电池、轻量化等共建前瞻共性技术创新中心。当时竺延风与时任一汽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的徐平历史性地“牵手”。
而此番三方合作,除了合作内容升级以外,最主要的变化就是在一汽集团与东风汽车合作的基础上加入了长安汽车的身影。这一变动背后的主要变量是,今年8月一汽集团与兵装集团实现高管对调。时任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的徐留平北上一汽集团担任董事长、党委书记,而时任一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的徐平调任兵装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由于早在两年前一汽集团与东风集团之间就发生过一次高管对调,至此三家汽车央的高管悉数完成调换,这为三家央企的此番联合埋下了伏笔。
不过,当三家央企真的站到一起时,业界仍然为之感到震惊。消息公布当天,业内纷纷以“令人振奋”“载入史册”等词语来形容。但是实际上,在此前一汽集团与东风汽车之间共建的前瞻性技术创新中心尚未取得明显成果的前提下,合作方从两家变成三家的成效又有几何还是未知数。
值得注意的是,三方战略合作的一个战略背景是,国资委近年来大力推动央企深化改革,且已在多个行业收得成效,如高铁行业的南车与北车合并、钢铁行业的宝钢与武钢合并,以及电力行业的中国国电和神华集团合并,不一而足。而唯独汽车行业,还未有实际行动。
正因此,对于每一次汽车央企之间的合作苗头,业内都习惯性地将之解读为当事企业即将进行合并的前奏。而对于体量庞大、总资产规模超过千亿元的央企间的重组,业内也一直存在不同意见。有人认为重组具备可能性,但需要关注是否形成垄断等技术性问题。也有人认为,就当下的汽车行业具体竞争情形来看,几家汽车央企之间还没有构成合并重组的成熟条件。
三方联手四大领域合作
根据一汽集团、东风汽车和长安汽车的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在前瞻共性技术创新、汽车全价值链运营、联合出海“走出去”和新商业模式四大领域展开合作。
首先在前瞻共性技术创新领域,三家车企将共同参与智能网联汽车国家创新中心的组建,长安汽车与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共同创建“前瞻共性技术创新中心”。三方共同围绕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等领域,对战略性核心技术、平台进行联合投资、开发,并共享技术成果。
这其实是在此前由一汽集团和东风汽车组建的“前瞻共性技术创新中心”基础上拉入长安汽车入伙。不同点则在于,三方合作在技术之外,还有更丰富的内容。
在汽车全价值链运营领域,三方将重点加强传统整车平台和动力总成等方面的协同,开展生产制造领域的合作以及协同采购,并深化在物流领域的协同合作。
在拓展海外市场方面,三方将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探索在海外产品、海外终端网络资源、海外商业伙伴、海外制造资源、国际物流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此外,三方还将共同探索新商业模式,加强汽车共享、出行服务、汽车产业新生态的前瞻性研究与合作,探讨在金融领域的协同,共同谋划参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建设。
从两家到三家变化不难理解。自两年多以前一汽集团与东风汽车实现高管对调之后,就引起业内关于两家公司后续合作的相关推测,随后两者达成“共建共性前瞻技术创新中心”的合作证实了这一点,而此后一汽集团与东风汽车又就旗下的零部件企业也跟着展开协同合作。但是直到今年8月一汽集团与长安汽车集团实现高管对调后,三家央企之间进行大联动的大格局才正式成型。
据经济观察网记者了解,实现三家汽车央企之间的合作其实早在国资委的计划当中,但从结果而言,实现此目标采取了“分步走”的策略,即首先完成一汽集团与东风汽车的高管对调和合作,然后再将长安汽车加入进来。
徐留平入主一汽集团短短四个月内带来的变化,成为三方合作较之此前一汽与东风两方合作的又一个不同点。徐留平上任后铁腕治理一汽,从集团内部各个企业的人事任命到具体业务运营以至供应链条都开出了药方,对于一汽集团自主乘用车品牌红旗、奔腾、夏利等业务板块的大动刀尤为引人注目,长安系的人才频频调往一汽,更大大加强了三大央企之间的人才流动,这也是此番几方展开合作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然而三方合作能够收到多大效益目前还难以知晓。已知的事实是,一汽集团与东风汽车之间已经达成协议10个月,还没有给出具体的合作成果。
合并重组前奏?
除了徐留平、竺延风、徐平三巨头历史性地同台之外,三大汽车央企出席会议的阵容十分强大,称之为汽车界的“天团”亦不为过。 这其中包括,东风汽车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李绍烛,兵装集团副总经理、长安汽车董事长张宝林,一汽集团秦焕明、董春波、王国强、邱现东,东风汽车程道然、刘卫东、温树忠、安铁成,长安汽车周治平、袁明学、李伟、华騳骉等人。
高规格的合作阵容自然唤起了业内浓厚的兴趣,而被业内紧盯的一点是,三方签署战略协议,是否意味着三方下一步将走向合并重组?如果考虑到央企改革大潮在其他行业已经实现的成果,汽车界的央企之间也确有着合并重组的理由。
但此前一汽集团与东风汽车之间的合作乃至合并,并不被业界看好。两者虽贵为央企,但是在汽车市场并未取得与其身份相对应的市场业绩,更多是靠着旗下合资企业获取利润,其自主品牌板块竞争劣势明显。目前一汽集团自主乘用车与东风汽车自主乘用车两者的年销量总和也不抵长城、吉利等民营车企的任何一家。因此一汽与东风的合作被批为典型的“弱弱联合”。
而此番长安汽车加入进来,让三方的合作具备了不一样的变量。长安汽车旗下的自主乘用车是目前国内自主品牌的领军者,其销量连续三年突破百万辆,长期以来位居行业第一。如若由长安带动一汽与东风两家企业进行渐进式重组,具备一定的想象空间。
对于重组合并,业内向来观点不一。支持者认为央企合并存在可能性,首先汽车业务具有互补性,再者中国并不需要这么多品牌各自为战,从竞争走向联合是最终发展趋势。尤其在面对合资股比放开、汽车四化等大环境变化时,只有这样才能做大做优做强。
针对此次三方合作,陈光祖发表观点认为:“从去年传出一汽、东风合并开始,我就认为中国汽车企业应该走向联盟式的发展路径。过去三方优势过于重叠,同时存在‘自相残杀’的现象,如今由对抗走向合作,说明三方战略合作思想已经形成并开始发力。”
而反对者则认为,几家大央企的合并困难重重,首先不仅牵涉到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其生产业务、供应链、组织管理、公司文化、资本之间是否真的具有互补性存疑,要谈合并绝非易事。其次,在汽车行业,车企之间的合作还没有成功的先例,大到如此前东风汽车与福汽集团之间的重组,小到如奇瑞与广汽集团之间的技术合作,无一不以失败告终。
撇开集团之间的合作,单是一家集团内部的重组都存在着不止一次失败的教训。如此前中国长安对于昌河汽车、哈飞汽车进行的重组,最终昌河投靠北汽集团,哈飞则几近消亡。
此前竺延风曾在接受媒体关于一汽与东风是否进行重组合并的采访时直接回答:“无探讨,无计划。”直接否认两者重组合并的推测。
而根据本次合作协议,几家企业之间的合作也仅仅是限于战略层面,从技术和价值链领域、商业模式领域进行探索,根据三方的期望,技术层面的合作有助于备战技术战略制高点,而在全价值链运营和海外市场以及商业模式方面,则可以为走向全球化提供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