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市场效能调整效果初显 |
www.qipeiren.com 2017/11/25 8:49:45 来源: |
自1997年至今,中国乘用车市场经历了六次增长高峰。最近一次的高峰出现于2016年。在经历两年市场低迷后,市场迎来了恢复性增长。虽然我国今年汽车市场产销增速放缓已成定局,但经历过大风大浪的经销商集团抗风险能力已经有了明显提升,中大型、中型、中小型经销商集团基本保持了经营稳定、利润增长。凯达研究院院长王春燕在“经销商集团的运营与发展”主题演讲中,通过调研数据,分析了个中原因。 她将我国经销商集团按规模分为A、B、C、D四类:A类为中型、中大型的区域龙头,经营范围广、规模大、经营品牌多;B类为中小型集团,经营豪华品牌比重大;C类为百强排名前20的集团;D类为小型区域性集团。 王春燕重点分析比较了A类和B类集团的数据特征。从企业规模上看,2017年上半年百强集团4S店网点增幅低于去年,说明很多集团不再强调从数量扩张获得收入增加,而是通过提升管理效能带来收入增加。尤其B类集团2016年网点增幅为12.5%,今年上半年增幅为7.4%,下降幅度明显。 从整车销售台次看,B类集团连续几年销量增幅都高于A类集团。据王春燕分析,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以挖掘现有网点潜力为主要手段,以增加网点为辅。同样,B类集团的营业收入增幅也高于A类集团,主要因为他们的品牌结构中豪华品牌占比高,所以单车产值高。 盈利能力方面,包括毛利润变化和净利润变化。2017年上半年百强集团毛利润达到7.3%,净利润达到2.0%。A类集团和B类集团盈利能力相比去年都有所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A类集团利润率每年有涨有跌,与汽车行业的周期变化关系密切,而B类集团每年都保持了平稳增长。 王春燕分析,这得益于B类集团较早开始提升管理效能的工作,利润来源更多来自管理能力提升和运营效率提升,而非主要靠管理成本的节约,而且他们更加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对市场供需走势预判清晰,充分学习和参考国际领先运营管理理念,较早开始集团内部运营对标,通过人员培训和对标体系的建立,设定经营目标,全面开展计划、执行、检查、行动的流程,并积极与其他经销商集团交流学习。 在年会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宋涛就中国汽车品牌运营对标情况发布了2017年度研究报告,旨在分析我国汽车流通行业不同品牌、不同系别和经销商在企业运营方面的差距,希望为投资人提供数据参考,以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 宋涛谈到,伴随着资源为王时代的结束和新型互联网营销模式的双重冲击,中国汽车经销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粗放式运营进入盈亏互现的新时期,如何转型升级,怎样实现精细化管理和运营至关重要。 凯达研究院对2017年上半年40个乘用车主流品牌的5000家店的调查数据汇总分析显示,汽车流通行业综合毛利率是8.4%,税前利润率是2.96%,整车销售毛利率为5.72%,售后服务毛利率相对比较高,为43.59%。经销商的库存风险方面,2016年经销商库存销量比为1.32,2017年上半年为1.74,较去年有所上升。 在零服吸收率(即售后服务产生的利润与经销商运营成本的比率,越高表明售后利润越好)方面,报告显示2016年经销商指数为53.3%,2017年上半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增至68.8%。报告显示,售后服务运营能力方面欧系品牌和日系品牌表现较好,中国品牌表现一般,可见中国品牌仍然是整车销售为主。豪华车品牌售后服务能力最强,售后服务毛利率达46%,零服吸收率更高达79.8%。 在品牌综合盈利能力方面,日系品牌综合盈利能力最强,为3.71%,其次是欧系3.14%,韩系是2.02%、美系1.30%,中国品牌最弱,为0.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