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富途数据,受港股整体走势影响,暗盘中,商汤-W股价走低,暗盘收盘时跌破发行价,最新市值为1268.06亿港元,约为162.69亿美元。但一经开盘,开盘价即上涨至3.91港元每股,较发行价3.85港元上涨约1.56%。以此计算,商汤科技目前市值为1471亿港元。相较最后一轮融资,市值上涨三分之一。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规模最大IPO由此诞生。
商汤敲钟现场,图片来源:商汤
事实上,此次商汤港股成功上市的背后,可谓是一波三折。
原计划,商汤将于12月17日挂牌交易,但当商汤科技按部就班进行自己的上市计划时, 12月10日,也就是商汤原计划确定IPO价格的同一天,美国财政部宣布将商汤科技列入“非SDN中国军工复合体企业名单”,在这一清单中的公司,美国投资者将不能进行投资。
这对即将挂牌上市的商汤来说,无异于临门一脚精准打击。不过,商汤也第一时间给出明确回应,“我们认为该决定与相关指控毫无根据,反映了对我公司根本性的误解。科技发展不应该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
与此同时,商汤科技还在12月13日在联交所发布公告表示,为保障投资人权益,调整全球发售及上市安排,并将所有申请股款悉数退还予所有申请人。
有关调整全球发售及上市安排的公告,图片来源:商汤 -W 公告
随后,商汤科技迅速重启了上市进程。12月20日,商汤科技在港交所公告称,公司正式重启公开招股,具体到发行规模细则,招股书显示,商汤科技重新招股的募资金额、发行规模及价格区间均没有变化,本次预计发行15亿股,招股价介于每股3.85港元至3.99港元,筹资约60亿港元,每手1000股。
值得注意的是,与首次IPO发售公告披露的基石投资者对比得知,商汤-W第二次IPO披露的基石投资者名单出现明显变化,即剔除全部外资投资者。
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国盛海外香港、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上汽香港4家依然在列,而广发基金、Pleiad基金、WT、Focustar及Hel Ved 4家外资投资者从原名单中退出,此外,徐汇资本、国泰君安、香港科技园创投基金、希玛眼科、泰州文旅补位成为新的投资者。更新之后的基石投资者认购金额达到了5.1亿美元,相较于原计划新增了0.6亿美元规模。
被美国精准打压后,商汤募资进程的确受到了影响,但投资规模反而变大了。
基石投资者认购情况,图片来源:商汤-W公告
而此次商汤的上市也意味着迎来了另一层新的挑战,因为目前商汤尚未进入盈利阶段。
具体到营收层面,2018-2020年及今年上半年,商汤科技营收分别为18.5亿元、30.3亿元、34.5亿元、16.5亿元,同期亏损34.3亿元、49.7亿元、121.6亿元、37.1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242.7亿元,折合日均亏损1900万。
持续亏损的背后是商汤在研发上的大力投入,招股书显示,对应报告期,商汤研发开支分别为8.5亿元、19.2亿元、24.5亿元及17.7亿元,研发占比收入的比例逐年增长,甚至在2021年上半年超过了公司营收。而此次IPO募资的用途也将有60%用于研发。
那么在完成IPO之后,以商汤科技为代表的公司,能否在高额研发投入与持续亏损的情况下,展现出与之匹配的切实增长?
商汤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徐立博士,图片来源:商汤
对此,商汤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徐立博士在上市仪式致辞中表示:“每个时代的企业都承载着各自不同的希望和责任,我们的命题是如何从生存、追赶到发展与开创。当我们看到了技术的巨大突破,商汤人希望推动技术落地,用技术突破去重新定义场景和模式,去刷新大众对于人工智能的认知。商汤人始终坚信人工智能技术变革带来增量价值,必将推动普惠和公平的智能时代到来。”